经统计,我国目前上市的生物类似药从IND到上市申请,一般开发时间需要5.25年,上市审评周期平均约为15个月。即一款生物类似药从IND到上市约为6.5年,而一款生物原研药大致需要花费8~10年时间。随着我国生物类似药审评审批政策越来越完善,未来审批时间必然会越来越短。
而在资金投入上,有数据显示,一款生物类似药一般需要投入1亿~3亿美元,而生物原研药大约需要耗费8亿~10亿美元。这也是考验各家公司实力的时候,以复宏汉霖曲妥珠单抗类似药为例,该药物前后投入耗费约10亿元,相比原研药来说还是“有利可图”的。
至于后续的市场销售会怎样?海外可以参照与PD-1同属百亿级别“重磅炸弹”药物——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销售。2018年11月,距离诺华山德士正式推出阿达木单抗类似药(Hyrimoz)价格不久,该公司再将价格调低至原研修美乐的37%~40%,当时还有安进和Biogen两家有阿达木单抗类似药。
有熟知海外仿制药销售模式的投资人告诉E药经理人,海外仿制药上市是自由替换制,他们基本都认同仿制药一致性,无论是药师还是患者,仿制药出来时药店就自动替换了,用不了多久80%的销量就切换到仿制药了。虽然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可替代较有争议,但是有的国家已经开展,譬如艾伯维修美乐专利到期当年,丹麦卫生保健系统几乎完全转向了阿达木单抗生物仿制药,并由此降低了87%的成本。
当前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亟待放量,原因是艾伯维将修美乐在美国专利期延长至2023年,而美国占了四分之三的销售额(2019年为75%)。至于确切数据,根据美国商业资讯引用《2020年全球阿达木单抗、英夫利昔单抗、依那西普类似药市场报告》,预计这三款生物类似药将从2019年的2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2.7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为3.24%。该报告还预计前述产品将在2023年达到75亿美元,复合年增长率为48.94%。
国内生物类似药才刚刚开始,不过有企业已实现放量增长。2020年齐鲁制药中国首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第1年销售18亿元,原研药销售预估26亿元。“销售、成本两头并重是她取胜的关键,因为生物类似药拼的就是价格。”众所周知,齐鲁制药一向以“敢降价,能降价”在业内著称,在每次集采中,齐鲁制药差不多都是中标品种最多也最低的玩家,当很多企业都在谈论饱受“集采之苦”时,该公司每次都是贴出喜报。
原因究竟为何?有位接近齐鲁的投资人告诉E药经理人:“你去参观下齐鲁的工厂就明白了。”齐鲁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非常到位,所以从不惧怕集采,这也是多年做仿制药做出来的经验,无论是化学仿制药还是生物类似药。
在PD-1的竞争中,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对生产成本的把控尤其重要,尤其是正在排队的后来者们。那么,在国内做一款PD-1究竟要多少钱?恒瑞2019年年报显示其PD-1霍奇金淋巴瘤和肝细胞癌两项适应证到达获批生产阶段,一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用药和单药食管鳞癌到申报生产阶段,以及多项正在临床的适应证,累计投入了7.4亿元。当然今时不同往日,有企业透露现在仅做一个PD-1的III期临床需要3亿-5亿元。
这样的差异,一方面与企业密不可分,另一方面却折射着PD-1研发背后不为大众所知的真相。上述企业透露,这几年PD-1临床患者招募效率越来越低,有的根本招不到人。从百奥泰已经放弃的未完成的I期临床中或可发现端倪,CDE数据显示该项临床包括在实体瘤适应证上入组患者为15个人,而目标入组为27人;以及在EBV相关性胃癌上计划入组100人(首次公示为2019年1月8日),实际并未进行招募。
患者招募对PD-1研发者们来说,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如果一直招不到患者,造成的试验停滞对于一些资金实力不强、研发管线薄弱的公司无疑是致命的,甚至说终止研发。百奥泰便是在收益与成本的平衡中主动放弃的例子,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例子,我们可以拭目以待。
对于生物类似药来说,由于试验环节的减少,前述问题能相对消减一些。但“购买试验过程用的原研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还有自己生产的用于试验的药,这一部分取决于后续产品上市后的供应。举个例子如果用小容量的机器生产,在获批上市后也只能用小机器生产,会面临较大的供货压力。但用大容量机器生产1次,用于试验的一批样品仅有小比例用于试验,大部分需要销毁。”有熟悉生物类似药的企业人士透露。
“当然临床只是一次性成本,还需要关注运营成本,也就是包括原辅料、固定资产折旧的生产成本”前述PD-1投资人指出,“当一个新的生产工艺出现,如果能够将全行业的生产成本降50%,做什么药都能成功,根本不用考虑推广;但如果只能降30%的成本,那就会存在不确定性,因为竞争对手就可以通过精细化的运营和管理去补上缺口。”所以,不管是原研药还是生物类似药,就是看成本,包括剂型也会影响成本,譬如现在PD-1有水针剂和粉针剂,现在全行业PD-1成本约为70~100美元/克,在计算效益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