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采第三批,是这几天医药圈的重点谈论对象。从治疗精神障碍的奥氮平口腔崩解片到利于生活大和谐的西地那非、达泊西汀片,都是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大概已经明确考虑到年轻人脱发对于下水道淤塞的影响,连治疗脱发的药品都被囊括在内。这种个性化、特需性药品,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中年男士的关爱有加,不要再说刚过去的父亲节不受重视,现在高层都在对各位的健康提出了新的保障。
集采问世以来,一直是在争议中成长。尤其是硝苯地平那一分两厘三的价格让不少人惊叹,“这比吃旺仔小馒头还便宜吧?”也有人觉得企业必定是有其他来钱渠道。但就硝苯地平类制剂的总销售量而言,销售量影响似乎并不大,这和中标前硝苯地平本身的价格不高也有关。
对于肿瘤靶向药这种品种少的药品,原本价比较高,降价带量促进市场占有率。
比如阿斯利康的易瑞沙,原价较贵,仿制药一直利用价格差占有大量市场份额。等带量后,价格大幅下降,使得市场份额直接从20%拉到71%,销量暴增939%。降价让更多的县级城市农村市场得到充分扩张。所以农村市场的用量增长,能抵消前期大城市销售额的下跌。
这种原研药降价策略,是手术刀式占领仿制药市场,其原研药的属性特点一般也会比仿制药更有依从性。此外,很多人也认为易瑞沙这一步,不光是抢市场,也是给自己的泰瑞沙修桥铺路。泰瑞沙被视为易瑞沙无效后的替代用药,现在易瑞沙的市场份额,大概率就是以后泰瑞沙的市场。
而且易瑞沙带量后不仅竞争同种药品市场,连其他药品也是一种冲击,甚至抢占了较多埃克替尼的市场。当一种药进入带量采购后,任何同治疗区域的药品都会受到影响。
而对于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而言,纷繁的种类似乎对带量做出了缓冲。中选品种没有出现吉非替尼这种爆幅拉升的状态。
在这种情况下,所以对西地那非、达泊西汀的带量采购有些疑问。毕竟这类药从隐私角度讲,更适合零售药店的模式。带量采购的降价可能会对现有的零售店销量有影响,到时候医院量因为患者私密性而上不去,零售店因为有了医院价格对比而让顾客产生“药店黑心,卖的比医院贵”心态,可能会两头为难。毕竟带量采购,靠的是稳定大额的销售量,如果降价后无法用量来弥补差距,可能会影响后继的积极性。
对于进口药而言,我们要认识到一个现状。疫情下,贸易成本或者说运输成本增加了不少。据WTO保守估计,现阶段要将货物从工厂或农场运送出国,贸易成本将增加25%。这对于很多需要冷链运输的药品而言,物流成本大幅增加。而国内药企外贸压力也会增加,导致企业履约和获取订单会更难,进一步加大外贸下行风险。所以都会加大自己本土市场的侧重,以降低成本。除非是疫情相关药品,否则都无法脱离这个规律。
当然,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重复阿斯利康易瑞沙的道路。那么拥有相对的定价权对于企业而言就变的非常必要,比如拜耳的拜糖平(阿卡波糖),过评企业只有三家,所以不会出现类似普药头孢呋辛酯的销量负增长的情况。同理的还有赛诺菲家的原研药波立维。
对于企业而言,首先要保证不会出现带量后因为原料成本上涨而无法供货,留出一定的缓冲区,或许是最先需要考虑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