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欣生(尼妥珠单抗)是国产的一类抗体药物,该药主要针对EGFR阳性的实体瘤,由于作用靶点和爱必妥(西妥昔单抗)类似,故该药在结直肠癌领域与西妥昔单抗竞争激烈。在样本医院,两个品种每季度销量均长期在1万瓶左右徘徊。但随着2017年底泰欣生进入医保,两个产品销售分化明显,泰欣生增长迅速而爱必妥则有所降低,2018年一季度样本医院泰欣生销量达2.81万支,爱必妥仅为1.22万支。尽管泰欣生价格谈判降价幅度超过50%,但市场依然保持增长。
多吉美(索拉非尼)和万珂(硼替佐米)两个肿瘤一线用药均以较大的降价幅度谈判进入医保。如果不降价,鉴于主要竞品阿帕替尼、地西他滨和瑞复美进入医保,其可能步特罗凯后尘。不过,考虑到多吉美和万珂在现有的市场已经有较高的覆盖率,故业内担心降价进医保可能只是赔本赚吆喝。但是,从样本医院两个品种的表现来看,两个品种依然有较大的增长潜力。降价53%的多吉美2018年一季度销量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0%和65%,降价55%的万珂2018年一季度销量和销售额也分别同比增长154%和55%。
“低于预期”类:或因断货、或因市场认知度低
代表药品:倍泰龙、诺适得
如果盘点药品价格谈判品种最大的输家,无疑还是那些未达成谈判协议的品种。中国处方药市场的巨大潜力让人惊讶,之前不少人担心的“销量增长销售额下降”的情况几乎并未出现。而那些未达成谈判协议的品种,比如之前提到的爱必妥、力扑素和血必净,其市场份额都丢失明显。
不过,进入医保的谈判品种中,依然有几个表现不佳的品种,包括前面提到的特罗凯。
多发性硬化的特效药倍泰龙之前以28.9%的降幅进入医保。当时业内预测降价将降低患者总体治疗费用,同时医保也将大幅降低患者自付比例。但非常意外的是,PDB数据显示,进入医保后倍泰龙在样本医院仅销售了10支。销售不佳尽管与临床推广有一定的关系,但最主要的原因是“断货”。尽管拜耳表示倍泰龙不会退出中国,但严重的缺货也使得医患人群对产品长期使用缺乏信心。不过,既然谈判并进入了医保,同时国家层面已经进一步将产品纳入一二线城市的慢病特殊门诊,我们还是期望企业能更好地保证产品供给。
另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诺华的诺适得。诺适得进入医保前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季度销售量在1.1万支左右,进入医保后的2017年第四季度增长到1.32万支,但2018年一季度又降低到1.29万支。鉴于其价格从之前的9800元/支降低到5750元/支,销售额无疑出现了负增长。尽管欧美眼底领域市场规模巨大,但在中国该领域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,患者的识别和诊疗率还很低,其主要竞品康柏西普增速也有所放缓,对于这两个品种而言,进入医保后的患者教育非常重要。另一方面,随着拜耳的阿柏西普进入中国,市场将从“两强争霸”转变为“三国杀”,可以预料,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上,对终端患者的争夺将更加激烈。